自媒體經營 聲音時代的新契機

記者 郭子瑜、黃鈺慈、簡維廷/採訪報導

主講人威廉向同學們分享自媒體經營心法。(攝影/郭子瑜)

 

  隨著自媒體的崛起,內容創作進入了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其中Podcast憑藉其親近感與陪伴感,成為與受眾建立深層連結的重要工具。2024年12月04號,Podcast《威年催眠秀》主持人威廉受到輔仁大學傳播學院之邀請,於「聲音的藝術」講座中,分享他從傳統媒體人轉型至自媒體創作者的心路歷程,並深入探討節目製作、品牌經營與內容創作的關鍵策略,啟發現場聽眾思考如何透過聲音表達自我、影響他人。

 

Podcast威年催眠秀。(照片出處/Podbean平台:威年催眠秀)

 

 

從紙本到數位:媒體變遷的見證

  威廉的媒體生涯始於紙本雜誌,當時的媒體門檻極高,他回憶道:「進入雜誌社需要經過層層考核,並接受嚴苛的實習訓練。」在十一年的編輯生涯中,威廉出版了三本書,累積了豐富的文字創作經驗。然而,隨著數位媒體與自媒體的興起,傳統媒體的操作模式被徹底改變。

  威廉表示,數位化讓媒體變得更加開放,任何人只需一支麥克風與簡單的錄音設備就能開啟自己的內容創作旅程。特別是在Podcast領域,工具的便利性與多樣的表現形式,為創作者提供了廣闊的發揮空間。然而,他也提醒初入自媒體的創作者,不要一味追求流量,而是要聚焦於內容的核心價值與受眾需求,避免淪為「內容農場」或無方向的經營模式。

威廉闡述節目經營的關鍵之一在於創作者興趣設計內容。(攝影/郭子瑜)

 

 

Podcast經營:從聲音出發打造陪伴感

  威廉的Podcast節目《威年催眠秀》自2021年推出以來,廣受好評。他的節目聚焦於職場、人際關係與自我成長,搭配單口敘述的形式,以溫暖的聲音和真誠的分享,為聽眾提供了一個充滿陪伴感與啟發性的空間。

  在講座中,威廉深入分享了Podcast經營的關鍵。他強調,節目選題必須與創作者本身的興趣結合,並根據目標受眾的需求來設計內容結構。此外,他建議創作者以季度形式呈現節目,這不僅有助於製作計劃的有序進行,也能確保內容的穩定品質。

  聲音作為媒介,具有獨特的情感傳遞能力。威廉指出:「聲音能讓人感受到創作者的真實情感,甚至能從語調中聽出心情與狀態。」他建議創作者善用聲音的表情與層次,讓聽眾在聆聽過程中感受到自然的情感流露,從而建立更深層的連結。

威廉在講解自媒體的緣由。(攝影/黃鈺慈)

 

 

品牌塑造:自媒體的價值與未來

  講座的第二部分聚焦於品牌經營與自媒體獲利模式,威廉以自身經驗為例,分析了如何透過穩定的內容輸出來提升個人品牌力。他提到,經營自媒體不僅需要固定的受眾群,還要持續推出能「拿得出手」的代表作品,才能逐步累積品牌價值。

  在自媒體領域,威廉認為「品牌的穩定性與一致性」至關重要。他分享了多平台經營的經驗,指出每個平台的屬性與受眾不同,因此內容呈現需根據平台特性進行調整。他舉例說明,部分創作者將內容同步分享至Instagram、YouTube與Podcast平台,但若忽略各平台的差異,容易導致分流,削弱整體影響力。

  此外,威廉也提到,一個強而有力的個人品牌不僅能吸引合作機會,更能增加受眾對創作者的信任感。他以藝人陳綺貞為例,說明即便在作品產量減少的情況下,憑藉過去的作品積累與粉絲基礎,他依然能保持高品牌價值。

媒體傳訊有許多面向和作用。(出處/遠見雜誌)

 

 

媒體的歷史:媒體從以前至現今的變化

  威廉在課堂中也提到,早年傳統媒體行業在入行時門檻較高,並且要求的技能也較複雜,例如考記者需多輪考核、新聞的記者,則是必須要經過新聞播報的考核,並且早期的拍攝、錄音器材較繁複,許多的錄音器材都必須要有考到器材證照,加上需要有較雄厚的資金才能購買昂貴的攝影器材,能上傳的網站也偏少,所以多媒體行業在早期並不那麼盛行。

   直到後來「流量」出現之後改變了媒體行業的內容產出方式,拍攝及錄音器材等等因為科技的進步,不再需要每次都使用繁雜的器材,手機或是錄音筆之類的就可以取材了,而且剪輯軟體也持續的更新,也更簡單,這使得「自營媒體」這件事情變得盛行,因為經營媒體變得簡單,所以拍攝的內容也變得更加多元。

威廉在講解自媒體的經營方式。(攝影/黃鈺慈)

 

 

媒體素質:媒體帶來的改變

  而在自媒體盛行、題材多元化的情況下,要如何經營品牌受眾,變成了一大至關重要的課題,經營的重點是要有明確的受眾並且依照受眾做內容發想,但是不可以只著重在流量,根據上面敘述的情況相同,為了避免有「內容農場」這種為了賺流量而生的媒體成績,其經營模式對於現今的多媒體業者是極為重要的。

  發展至此大眾對於媒體的篩選更為嚴格,很多的聽眾希望能夠長久滯留的不會是一些單純搞笑、漂亮、膚淺的東西,而是會希望能夠聽到或看到更為有深度、內涵以及可探討性的內容,這也是近期媒體行業應該要漸漸帶給大眾養成的「媒體識讀」。

讓媒體引導自己走向更上方。(資料來源/天下雜誌)

 

 

如何以媒體來構建自己

  自媒體時代已然來臨,帶來了許多機會與挑戰。威廉的分享中能清楚看到媒體變遷的軌跡,從傳統紙本的高門檻到如今自媒體憑藉便利設備就能開啟創作之旅,變化翻天覆地。

  在Podcast經營上,創作者要緊扣自身興趣並貼合受眾需求去打造內容,巧用聲音傳遞情感,以季度為週期保障品質,方能建立與受眾的深層連結。而品牌塑造更是關鍵,需有穩定輸出、代表性作品,兼顧各平台特性維持品牌的一致性,才能持續累積價值,贏得受眾信任。

  講座裡,威廉多次著重強調了個人品牌塑造以及品牌力培養的重要性。要知道,這種建構並非只適用於自媒體領域,在生活的各個層面同樣有著正面意義,他表示,這些能夠助力我們提升自身價值,塑造他人對自己的良好認知,進而決定自己與什麼樣的人交往、從事何種業務內容。

  就算在別人還未深入了解你的時候,你也得有拿得出手的成績,讓大家一聽到你的名字,就能迅速聯想到與之對應的亮眼「戰績」。而在這場關於聲音魅力的講座中,威廉並未侷限於媒體相關內容,也為同學們給予了許多有關職業生涯發展的寶貴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