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愛滋的距離 認識防治愛滋
記者 鄒瀅珊、廖苡含、郭晶菁/採訪報導
演講主題「愛要做對,別讓幸福「套路」!」。(攝影/廖苡含)
輔仁大學文學院志工服務隊於十二月四日於羅耀拉大樓舉辦「愛要做對,別讓幸福『套路』!」的講座。此次活動特別邀請到亞東紀念醫院愛滋病個案管理師施中育講師蒞臨,與學生分享有關愛滋病的預防知識,包括傳染途徑、篩檢方式及建議檢測頻率,並藉此提升學生對正確性教育的認識與重視。
愛滋篩檢選擇與頻率建議
愛滋病毒篩檢方式。(攝影/廖苡含)
愛滋病篩檢方式包括傳統的抽血檢測及新型的唾液篩檢。抽血檢測雖然準確,但有部分的人可能會因抽血而感到頭暈或噁心,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唾液篩檢提供了更便捷的檢測方式,篩檢結果以陰性與陽性呈現。
施中育講師指出,篩檢頻率因人而異。根據疾管署的建議,有性行為者一生至少應篩檢一次;若有不安全性行為,一年建議篩檢一次;對於多重性伴侶者或可能暴露於感染風險的人,則建議每三至六個月篩檢一次。目前台灣的愛滋病感染者約有三萬多人,其中男性占百分之九十五,女性占百分之五。因此,母子垂直感染並非主要關注點,這些數據反映出性別分佈的現況。
愛滋病防疫策略的轉變與成效
臺灣確診通報愛滋人數趨勢。(攝影/廖苡含)
施中育講師回顧愛滋病在台灣的歷史,2005年感染人數達到高峰,當時血液傳染主要來自於共用針具施打毒品,許多藥癮者因缺乏正確觀念,以及擔心在藥局購買針具會遭受質疑,因此經常共用針具,導致感染率上升,為應對此情況,政府隨後推行「減害」政策,提供藥癮者全新的針具,並推廣戒癮治療計畫,有效降低了因共用針具導致的感染風險。自2018年起,政府積極推廣防疫策略,包括普及愛滋篩檢、推動安全性行為教育等措施,使感染人數逐漸下降。
施中育講師指出,目前愛滋病感染者的年齡分佈為青少年及30至50歲的成年人,且藥癮者較為年長。他提到曾接觸過最年輕的感染者為國三學生,對此深感惋惜,並強調衛生教育的重要性。此外,他介紹了政府推行的愛滋預防措施,以衛教宣導為主,讓大家有正確的觀念,除了持續宣導使用保險套外,現今更以服用預防性藥物作為主要手段。他也提到,篩檢的管道不僅限於醫院,現在許多地點都提供檢驗服務,提升了篩檢的便利性。值得注意的是,預防措施不僅針對未感染者,對於已感染的患者,規律服藥亦可有效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多元篩檢,提升愛滋防治成效
多元篩檢管道。(攝影/廖苡含)
施中育講師強調,一旦感染愛滋病毒,第一時間就醫至關重要,及早接受藥物治療,不僅能有效控制病毒,延緩病情發展,還能顯著提高生活品質並延長壽命。他介紹了愛滋病的一種主要治療方法——雞尾酒療法。此療法的處方包含多種藥物成分,通過規律服用,感染者的健康狀況可與一般人無異,且病毒量可降至檢測不到的水準,幾乎不會通過親密接觸傳播給他人。
在篩檢方面,施中育講師指出,過去因需具名及提供身份資料,許多感染者對篩檢望而卻步,導致無法有效掌握感染者數據,為改善此情況,政府推行匿名篩檢,僅需完成篩檢即可得知結果。若結果為陰性,將提供預防指導;若為陽性,則協助聯繫醫療院所。此外,為進一步提升篩檢便利性,政府推出了自我篩檢,民眾可透過疾病管制署下訂篩檢試劑,可以透過便利商店配送以及醫院或診所的自動販賣機購買取得。這些多元化的篩檢管道,不僅降低民眾對於檢測的心理壓力,也提升了大眾對自身健康狀況的掌握度,有助於增加篩檢率和治療數。
預防愛滋原則及重點
預防愛滋病ABCD原則。(攝影/廖苡含)
施中育講師介紹了ABCD四大原則,幫助民眾掌握預防愛滋病的核心概念:A(Abstain)拒絕性誘惑、B(Be Faithful)忠實於伴侶、C(Condom)使用保險套、D(Detecting&Drug)定期篩檢及預防性投藥。預防愛滋病從日常行為開始,避免衝動性行為以及選擇單一伴侶,並正確使用保險套,以及定期篩檢與服用預防藥物可進一步減少風險。
此外,施中育講師進一步說明愛滋病的四大預防重點:一、性安全行為,正確使用保險套,避免與多位性伴侶發生性行為。二、血液安全,避免共用針具,選擇可靠的醫療機構進行血液檢測與輸血。三、母子垂直傳播,對孕婦提供嬰兒預防性投藥。四、知識普及,了解愛滋病相關知識,掌握正確的預防與應對措施。
愛滋病暴露前後預防性用藥
愛滋病毒暴露前預防性投藥:PEP 。(攝影/廖苡含)
施中育講師講述預防的方式還有用藥物,分別為愛滋病暴露前以及後的投藥。暴露前預防性投藥(PrEP)是指發生性行為前,經醫生評估並抽血檢查後,服用藥物來提高體內的藥物濃度,進而降低被感染的風險。暴露後預防性投藥(PEP)發生風險行為後的72小時內開始服用為期28天的抗病毒藥物,這樣能顯著減少感染 HIV 的機會,保護效果可達80%以上。
對於 HIV 感染者的伴侶,並非每個人都需要服用 PrEP,因為在 U 等於 U(Undetectable = Untransmittable)狀態下,感染者的病毒量不可檢測,傳播風險極低。除非伴侶感到焦慮或堅持服藥,否則通常不需要服用。若決定服用 PrEP,需看醫生抽血並按指示服藥,同時配合保護措施。
愛滋病不可怕 共創包容及健康社會
總結講座重點,愛滋病毒的傳染途徑,主要是透過高風險的接觸方式,如:不安全的性行為。日常接觸通常不會傳播 HIV,因此民眾不需過度擔心。定期篩檢是保持健康的關鍵,無論是對 HIV 感染者還是非感染者,定期檢查和必要的藥物預防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有助於降低感染風險,保護自己與伴侶的健康。
透過施中育講師的演講及演講後訪談,加深同學對愛滋病的正確認知,更傳遞了健康性行為與性別平等的核心價值。他也希望每個人能掌握好自己身體健康狀況,建立正確的預防觀念,同時促進社會對多元性別與感染者的理解與包容,共同創造一個更健康、更包容友善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