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術到生活 MBTI的多元應用
記者 龔昱丞、謝佳恩、劉芮妤/採訪報導
隨著MBTI在大眾文化中的興起,它不僅是用來區分16種性格類型的工具,還逐漸展現出更廣泛的實用價值,從人際溝通到職場發展,甚至成為了解自我與他人與提升生活品質的有效方法。本次講座由輔仁大學邀請到黃暐超老師。黃老師畢業於輔仁大學心理系碩士,專注於心理學理論與應用,特別關注性格分析與MBTI性格測試的現代應用。目前則擔任心理學講師,致力於將心理學理論融入日常生活,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自我與他人。
MBTI的心理密碼:從榮格理論到現代生活的應用
主講人黃暐超說明MBTI的基礎認識。攝影/謝佳恩
從榮格的心理學理論到MBTI性格指標的實踐應用,兩者之間有著深厚且密切的關聯。榮格的心理學理論強調的是個體內在世界的探索,尤其是對潛意識的理解與人格結構的分析,他提出的心理類型理論給人們提供了認識自己和他人的框架,而這些概念成為了後來MBTI性格指標的基礎。儘管MBTI並非榮格的原始創作,但它無疑是榮格理論的延伸與現代詮釋,它將榮格的抽象理論具體化,使其成為一種能夠實際操作的工具,讓人們能夠以更加具體和實用的方式來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結構與行為模式。
MBTI將榮格的心理類型理論進一步簡化和系統化,通過明確的四個維度(外向與內向、感知與直覺、思考與情感、判斷與知覺)來劃分人格類型,並且提供了一個性格測量的框架。這樣的分類方式,使得心理學的抽象理論不再只停留於學術領域,而成為日常生活中可操作的工具。無論是在職業選擇、人際關係還是自我發展中,MBTI的應用幫助了人們更準確地認識到自己內心的需求、傾向和反應模式,進而提升了個人對自己行為的理解,也增強了與他人相處的互動能力。
從心理學工具到社交語言:MBTI的流行與應用
主講人黃暐超針對各項MBTI特質進行說明。攝影/謝佳恩
近年來,MBTI性格測試因韓劇的影響和社交媒體的廣泛討論,從心理學的學術理論轉變為一個炙手可熱的大眾文化現象。在韓劇中,角色的性格與行為常以MBTI特質為基礎進行設計,這不僅增強了角色與觀眾之間的共鳴,還讓MBTI成為許多人進行自我介紹或社交互動的工具。在社交媒體上,與MBTI相關的貼文與影片層出不窮,其討論熱度使MBTI超越了原本的心理學範疇,成為一種分析自我與理解他人的新型「社交語言」。正如心理學講師黃暐超所言:「MBTI已不只是心理學工具,它正在滲透到人際關係、職業選擇和溝通效率等生活層面。」
MBTI的起源可追溯到心理學家榮格(Carl Jung)的性格類型理論。榮格認為,個體的性格偏好影響著其行為模式與思維方式,而這些偏好並非固定不變,而是隨著環境與經歷發展出彈性。基於這一理論,MBTI將性格劃分為四大向度:外向與內向(E/I)、感官與直覺(S/N)、思考與情感(T/F)以及決斷與感知(J/P),並通過這些向度的組合形成16種性格類型,為人們提供了一幅清晰的性格圖譜。
然而,MBTI描述的並非僵化的性格分類,而是揭示性格的偏好與傾向。黃暐超強調:「這些偏好並非限制,每個人都可能在特定情境中展現不同面向。」隨著MBTI在娛樂、教育與職場領域的廣泛應用,它已成為理解自我、促進人際關係與提升溝通效率的重要工具,持續影響著現代生活的各方面。
MBTI的向度解析與應用
主講人黃暐超談及MBTI與現今社會的接軌及應用。攝影/謝佳恩
在演講中,MBTI的四大向度不僅描述了人們的性格特質,還能提供實際的應用指引,每一種人格特質都有對應的傾向。外向型(E)的人通常喜歡高頻的社交互動,適合市場開發等需要大量人際溝通的工作;內向型(I)的人則偏好深度思考與小型團隊協作,更適合策略規劃或研究類型的工作。感官型(S)的人注重細節與事實,喜歡循序漸進地解決問題,適合執行層面的工作;直覺型(N)的人則以宏觀視角看待問題,適合策略規劃與創新設計。思考型(T)的人重視邏輯與證據,傾向在理性分析中做出決策;情感型(F)的人則以人際關係和價值觀為核心,擅長處理需要同理心的情境。決斷型(J)的人追求有計劃的生活,習慣提前完成任務;感知型(P)的人則更隨性,能靈活應對突發情況,適合需要創意的工作環境。黃暐超強調:「了解這些向度,不僅有助於自我探索,也能幫助我們在團隊合作中充分發揮不同性格的優勢。」
MBTI的現代價值:探索自我與促進人際和諧
同學們專注於聆聽著黃暐超講師的演講。攝影/謝佳恩
MBTI不僅是一種性格分類工具,更是一個實用的指引,幫助人們在不同場景中提升人際互動的效率與品質。在溝通中,了解對方的性格偏好是一個有效的策略。例如,向思考型(T)的人傳遞資訊時,應以邏輯與事實為重點;而與情感型(F)的人交流時,則需更關注情緒與人際關係。這種針對性的方法使得MBTI成為改善溝通與建立信任的重要工具。
除了改善人際互動,MBTI還幫助人們突破性格的限制,實現自我成長。例如,內向型(I)的人可嘗試在群體場合中展現外向的一面,增強表達與互動能力;決斷型(J)的人則可學習更隨性的態度,以適應突發情況並享受即興的樂趣。這種對性格的靈活應用,彰顯了MBTI的核心價值—它描述的是性格的偏好,而非限制。
正如講師黃暐超所說,MBTI為現代人提供了一面理解自我的鏡子,揭示性格的多樣性與潛能,幫助我們探索內在可能性,同時提醒我們包容與尊重彼此的差異。隨著MBTI的廣泛應用,它的影響力已深入職場、教育及個人發展的各個領域:一、幫助團隊理解成員間的差異並提升合作效率;二、協助教師根據學生性格因材施教;三、為個人提供框架以更清晰地看待選擇與方向。
MBTI不僅是一把開啟自我認識的鑰匙,更是一個促進理解與和諧的橋樑。它引導我們欣賞性格的多樣性與發掘自身的潛能,並在包容與理解中構建更豐富的人生,創造更和諧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