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2專-學生會紀念野百合 展覽遭到破壞

 

 輔仁大學學生會四月六號到四月十號在利瑪竇大樓外牆舉辦「野百合三十週年系列展覽:焦點之外」,但展覽第一天就遭不明人士破壞,學生會表示將繼續暸解和溝通。

 

(輔大之聲記者 廖靖 採訪報導)

 

 輔仁大學學生會四月六號到四月十號在利瑪竇大樓外牆舉辦「野百合三十週年系列展覽:焦點之外」,以刊登學校教授撰寫的反思文章,還有當年參加學運人士訪談的方式,希望學生 能藉機聆聽並瞭解社會運動中非主流的聲音。

 

 野百合學運是發生在一九九零年三月十六號到三月二十二號間的學生運動,起因於同年三月十三號,國民大會自行通過「臨時條款修正案」 ,延長國會議員任期,引起民眾不滿並展開抗議;三月十六號,九位國立台灣大學學生到中正紀念堂前靜坐抗議,為野百合學運揭開序幕。野百合學運的訴求有:解散國民大會、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召開國是會議並提出民主改革時間表。而以野百合作為運動精神象徵的原因是:自主性、草根性、生命力強、春天盛開、純潔以及崇高。學運領導者最終和前總統李登輝達成共識,使台灣以及校園的民主化進入新的階段。

 

 展覽負責人之一的朱悅嫻說明,他們透過訪問第三屆學生會長孫窮理得知,學運發生的年代是學生會的草創期,因爲沒有相關的法律或前例作為標準,學校跟學生同時在摸索學生自治的範圍。而野百合學運對於學生自治也產生了影響,她說(聲:他是說野百合學運是一個間接的影響,算是啟蒙了當時整個校園學生的力量 ,或是校園內自治的風氣的影響。)

 

 另一位負責人呂雲笙表示,活動取名為「焦點之外」,是因爲台灣大型的社會運動常常有像是運動明星的存在,大家也認為一個運動需要領袖;不過一場運動不可能只靠明星促成,她說(聲:我們想知道說那一些沒有在鏡頭焦點之內的人他們是怎麼去參與這場運動,怎麼看待這場運動,他們為了這場運動把自己犧牲了什麼,所以我們才會把這個展稱叫做「焦點之外」。)

 

 而原訂為期一週的展覽,第一天便遇到突發狀況,學生會會長黃昱凱立即在臉書發文指出「早上才佈置完成的會場,中午就遭不明人士破壞,剩下不到三分之一。」 並表示若是有心人士惡意破壞,絕對會提起告訴。有鑒於學生會去年舉辦聲援香港的連儂牆活動也遭遇類似情形,相關單位也都否認是因為清理展覽現場造成的誤會,呂雲笙說(聲:所以如果說他是有惡意的或是有什麼其他誤會的話,那我們可能還是會繼續去了解,需要溝通我們也會去溝通。)

 

 針對展覽被破壞,學生議員黃婧萓解釋,該展覽是經過校方核可並符合學校程序的活動,不應該讓任何人阻撓活動進行,她說(聲:如果有破壞現場,就是出現這樣行為的話我認為就是一種破壞公物的行為,也認為學生會應該積極找出做這件事情的人,然後讓這個人出來向學生會道歉,也向輔大全體學生道歉。)她補充,被破壞的東西需要修復成本,也會導致議會之後追加預算進行修補,這個人應該負起相對應的責任,並進行賠償。

 

(輔大之聲記者 廖靖 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