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1專-科技時代的隱形創傷

 

 輔仁大學教務處在10月17號與勵馨基金會舉辦「你的身體不是你的身體:數位性別暴力防治」展覽與講座,透過展出與對談,帶領師生認識數位性別暴力的樣態與防範之道,提醒在網路時代中學會自我保護與尊重他人。

 

(輔大之聲記者 楊予馨 採訪報導)

 

 輔仁大學教務處於10月17號與勵馨基金會共同舉辦「你的身體不是你的身體:數位性別暴力防治」主題展覽與講座,邀請專業講者及學生共同探討在網路時代中如何建立健康的親密界線與防範性暴力。

 

 展覽設計者三明治工王志維分享自己在網路交友過程中,曾遭遇疑似詐騙集團以私密影像威脅的經驗。他坦言,我們在數位世界中,其實每個人都可能成為被觀看、被截取的一方。這樣的焦慮,是現代人共同的經驗。

 

 講座主講人勵馨基金會公民對話處倡議組組長林郁瑄則提醒,數位時代的親密互動需要更多自覺與練習。建立健康界線的第一步,是先意識到自己與科技互動的習慣,並學習尊重他人的數位隱私。他說(聲:現在確實因為數位的影響,整個的人際互動其實在社群平臺跟現實生活完全融合的狀況其實是蠻常見的,那種直覺式的轉傳這件事情有時候是下意識做的。)

 

 勵馨基金會台北分事務所主任陳玉楨表示,臺灣在防治數位性別暴力的制度上仍有結構性缺口,社群平台應強化監督機制與企業責任,他認為社會在防治數位性別暴力上,常認為是政府、家長、被害人自己的責任,但是其實這裡頭缺乏了社群平臺的責任,應加強自身監督及企業責任。

 

 輔仁大學主任秘書文上賢從教育者角度補充,近幾年的數位性暴力受到科技化的影響,人人都有手機,往往與你越是親密的人,越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成為造成傷害的人。他說(聲:對於要防治這個數位性的暴力,就是慢慢地要讓所有人去做一些宣教,讓所有人會去重視到,很多數位科技的資訊,背後所隱藏的一些技術性,跟每一個人他都必須要有一些防衛性。) 

 

 會計學系二年級的蔡宜成分享,這場講座讓他意識到年輕族群在數位環境中的脆弱。他說(聲:數位性暴力發生族群很多都是年輕人,那可能是因為這些年輕人他沒辦法得到充足的資訊去防範這些行為的發生以及面對這些事情發生後該如何去面對以及處理 。)他也呼籲同學們從自身做起,看到這些影片不要轉發出去,不要成為加害鏈條的一環。

 

 透過這場展覽與講座,輔仁大學與勵馨基金會不僅讓參與者理解數位性別暴力的樣態與成因,也提醒大家「預防」與「教育」的重要性。面對數位科技帶來的便利與風險,每個人都需要學習建立界線、尊重他人,勇於為自己發聲。當社會各界、個人、學校、政府與社群平台共同承擔責任,數位世界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安全而互相尊重的空間。

 

                                                                                (輔大之聲記者 楊予馨 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