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2專-新莊廟街的繁華與沒落 期待再興起
位在新北市新莊區的新莊廟街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由於新莊屬於台灣早期發展的地區,因此許多廟宇都座落在此,也一同經歷新莊數百年的興衰,從繁華到轉型再到現階段的都更,究竟是否能重回昔日的風華,值得大眾共同期待。
(輔大之聲記者 羅心妤 採訪報導)
眾神守護的老街
位在新北市新莊區的新莊廟街已擁有三百多年的歷史,還曾擁有「一府、二鹿、三新莊」的稱號,由於新莊屬於台灣早期發展的地區,因此許多廟宇都座落在此,香火鼎盛的古老廟宇,也一同經歷了新莊數百年的興衰,包含保元宮、地藏庵、福德祠、廣福宮、文昌祠、慈祐宮、潮江寺、武聖廟……等,其中廣福宮被列為國定古蹟,而慈祐宮、武聖廟、文昌祠則被指定為市定古蹟。
在廟街的頭尾分別是慈祐宮以及武聖廟,廟宇定期舉辦固定活動,像是六月主神關聖帝君的聖誕、新莊大拜拜以及中元普渡,都是廟宇固定舉行的例行公事,在過年時期人潮更是絡繹不絕,因為在廟街裡其實隱藏了許多間超過百年的歷史廟宇,在武聖廟擔任廟公的林厚宗形容當時的人潮,他說(聲:有舉辦活動時人都會很多,只是沒有像白沙屯啊還是大甲媽祖那種,他們行銷做得比較好,賦地也比較大,新莊就是差在沒有賦地。)他也提到,過往來拜拜的民眾通常是以長輩居多,近幾年感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也會到廟宇祈福。
回顧當年繁華
因爲眾多廟宇的聚集,也讓新莊逐漸有人潮,促使菜市場及攤商在此扎根,也慢慢轉變成現在的新莊廟街。廟街裡更隱藏著許多百年老店,像是老順香餅店、金合和餅店、日日用打鐵店以及尤協豐豆干店。
在地經營二十四年的服飾店老闆施佩青說明,以前的新莊雖然沒有那麼發達,甚至捷運還未開通,但廟街總是人山人海,店家種類更是多元,包含食、衣、玩、樂……等。她回憶起二十年前的過年期間,過年前兩天大家都會出門採買年貨,因此廟街都被擠得水泄不通,甚至在除夕跨初一的夜晚,就會有許多民眾在廟宇門口「夜排」,為了「搶頭香」祈求一整年度的平安,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半夜還有人潮、有買氣,因此有許多店家營業二十四小時,她說(聲:過年的時候,我們都提早營業,一大早就營業了,一直到凌晨的大概三點鐘左右,因為它都是滿滿的人潮,大家都要趕著趕快來買新衣新褲,然後家裡面的一些換洗用具啊等等的東西。)反觀現在的新莊雖然交通便利許多,但新莊廟街卻少去了許多攤商,更多的是無人娃娃機店,導致原本的人潮也逐漸淡去,她說(聲:自從有了捷運的開通,基本上都把夜市的人潮全部都外流了,再加上現在的都更、疫情,就造成整個年輕人的市場就全部都沒了。)她也表示,再過八到十年新莊廟街都更完成後,或許會有不同的面貌呈現。
目前困境與未來進步
新莊區榮和里里長蔡易陳說明,目前新莊廟街所面臨的困難,包括人口流失以及房屋老舊,目前廟街也正在進行都更作業,而在發展上,都還是未知數,需等待都更完畢後的下一步發展,他說(聲:目前政府正在如何發展新莊廟街,整修新莊廟街的活動,像每年都有一些廟宇的慶典,這幾年來新北市都會舉辦各種活動,所以就盡量配合,看能不能把新莊廟街炒作起來,往好的發展。)對於如何將廟街發展的更好,他提出兩點,第一是可以建設大型停車場,供遊覽車類型的大型車輛停放,第二則是新增關於吃、喝的選擇,他表示「有人潮就有錢潮」,若改善上述兩點自然而然也會有更多的知名攤商來駐入,讓新莊廟街再次回到當初的繁華。
當地居民眼中的感受與變化
居住在新莊七十三年的在地居民劉協利,他認為新莊給予他一股熱情的感受,但隨著時代的改變,確實也讓這條街道逐漸沒落,他說(聲:因為現在網路那麼發達,有時候他們都網路上那裡買東西,像店家的那個實體店面,他們不一定就是說往這裡跑,他們都網路比較方便。)他說明網路的興起,也讓實體店家的人潮減少,更多的人會選擇網路購物而不是實際到店面選購。他也期許廟街可以往不同面向去改進,不論是加強宣導、多元化機能、交通的便利以及人潮的導向都可以去做規劃,讓新莊廟街可以風華再現。
新莊廟街的下一步
三百年來,新莊廟街經歷了熱鬧繁華與轉型興衰,在都更案起動後,不少店家熄燈以及居民搬離,根據新北市政府財政局官網資料顯示,此案預計會在一百一十五年完工,期望在未來廟街能夠用全新的面貌再與大家相見,再次帶起昔日的風華,並在新的時代重新綻放。
(輔大之聲記者 羅心妤 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