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2行-噶瑪蘭族語言傳承與文化推廣
輔仁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五月十四號在舒德樓舉辦「走在kebalan族語復振與傳承的路上」講座,邀請來自花蓮立德部落的噶瑪蘭族杜佤克·瑪蘇筮,介紹噶瑪蘭族以及分享族語學習與傳承的心路歷程。
(輔大之聲記者 廖苡含 採訪報導)
輔仁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五月十四號在舒德樓舉辦「走在kebalan族語復振與傳承的路上」講座,邀請噶瑪蘭族青年杜佤克,透過自身成長背景與教學經驗,分享族語復振的挑戰與文化意義。
講座中,杜佤克回顧從童年與離鄉讀書,到返鄉任教的歷程。他提到族語學習的最大挑戰是使用環境的缺乏,許多學習者無法在生活中持續使用,導致學習成效受限。他說(聲:我們最大的困難就是怎麼樣讓大家願意在部落裡面開口說,而不是只有老人家聚在一起才講族語。)他強調營造語言氛圍對族語復振工作的重要性。
杜佤克也分享目前與一群返鄉青年合作推動語言教育,從與耆老共學開始,逐步建立青年、中年與長者之間的語言連結。他鼓勵更多青年投入族語學習與文化保存,並指出學習族語不僅是語言技能的培養,更是認同自我的過程。
德語系四年級吳盈宜表示,這場講座讓她對語言復振的艱辛歷程有更深刻的體會。她說(聲:同族之間也要有凝聚一個文化共識,不容易的一種過程,看了很辛苦但是也很感動說他們最後成功擁有噶瑪蘭族的這個身份,讓我覺得很了不起。)從正名到文化凝聚的努力讓她深受感動,也對這樣的成就感到敬佩。
(輔大之聲記者 廖苡含 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