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2專-百年輔仁行 三十特教情
輔仁大學資源教室五月十五號舉辦特教祭典,適逢設立三十週年,活動設有體驗關卡與愛心市集,邀請全校學生共同參與,活動由特教生親自籌劃設計,期盼讓更多人理解障礙者的處境與能力,推動融合教育實踐。
(輔大之聲記者 江怡庭 採訪報導)
輔仁大學資源教室五月十五號在風華廣場舉辦特教祭典,今年恰逢資源教室成立三十週年,活動結合紀念特展與障礙體驗,規劃多個模擬關卡與公益市集,邀請全校學生一同參與,期盼促進對特殊教育的認識與理解,透過學生主導的實作與展示,傳達對平等、尊重與包容的重視。
特教祭典總召資源教室老師陳彤昀表示,祭典最早可追溯到民國八十九年,是早期學校推動融合教育的一部分,民國一〇三學年度起,活動重新啟動並延續至今,成為每年固定舉辦的重要活動。今年活動特別與三十週年特展同步舉行,回顧資源教室歷史,也向校內傳達特教工作的價值與努力。陳彤昀強調,活動設計以學生為核心,無論是關卡內容、視覺海報或體驗素材,都由特教學生自行規劃與製作,教師僅在過程中協助修正與審核,不僅讓學生展現自我能力,也讓籌備成為一種學習與自信的歷程。她說(聲:我們其實每年在設計這些活動是從特教生自己出發,那我們很多特教生都是這一次的籌備人員。)活動現場設置多個障礙體驗關卡,包括模擬學習障礙、肢體障礙、情緒行為障礙等類型,搭配現行輔具與學習工具展示,讓參與學生能以親身操作的方式,體會障礙者面對的挑戰。
資源班授課教師林意翔認為,這樣的活動能縮短特教生與一般生之間的距離,讓雙方在平等的基礎上理解彼此。他說(聲:我覺得這個祭典其實可以讓特教同學跟一般同學有更多的接觸,那也讓一般同學能夠了解特教同學一些不易之處 。)林意翔補充,活動也讓特教生有更多表現機會,並能在公開場合中勇敢地傳達自己的觀點與能力。他也指出,社會中對特教的理解仍有限,唯有透過這類活動持續推廣,才能讓大眾真正理解身心障礙者的需求與價值。
活動現場也邀請多個公益團體與身障者基金會設立市集攤位,販售手作商品或展示作品,提供身障者實際接觸社會、參與公共活動的機會,進一步延伸活動的社會意義。社會工作學系三年級的蔡承哲表示,透過實際體驗,更能理解特教生的真實處境。他說:(聲:我覺得今天的活動很有意義,像我在感官體驗那關,才發現有些日常我們習以為常的事,對他們來說可能需要更多努力去完成。)參與學生在闖關過程中不僅學習,也重新思考過去對障礙者的看法。許多學生完成任務後表示,以往對特教生的印象多半來自課堂間接接觸,親身體驗後才真正理解這些差異背後的努力與挑戰。
此外,資源教室將在今年八月正式升格為「特殊教育學生資源中心」,未來將結合更多校內外資源與制度協助,提供特教生更全面的支持。
(輔大之聲記者 江怡庭 採訪報導)
(圖片由輔仁大學資源教室提供)